10月30日至31日,由上海市高校创新团队“文化转型与现代中国”、上海市高峰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主办,《探索与争鸣》与《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共同协办的“20 世纪中国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文化”研讨会暨首届“都市文化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四场专题会议在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举办。
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香港树仁大学、韩国国立木浦大学、日本关西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珀契斯分校等海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深专家、中青年学者,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研讨与交流。来自文学、电影、历史等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围绕“20世纪中国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文化”这一主题,力求从跨学科的视角探寻新的研究空间。
10月30日上午,会议在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徐汇校区西区会议中心开幕。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人文学院何明敏副教授主持开幕式,学校社科处处长、“文化转型与现代中国”创新团队负责人董丽敏教授和协办方代表《探索与争鸣》主编叶祝弟编审分别致辞。
董丽敏教授代表创新团队对国内外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与热烈的欢迎。她介绍了首届“都市文化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总体设计,并表示希望借助“都市文化”这一核心领域切入到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思考,包括如何在在地化的视野中去打开和使用“都市”相关分析概念,如何在复合性的研究格局中去把握作为综合体的“都市”,如何重返政治经济学格局进一步都市中的“人”的复杂性,都有待于进一步推进。
作为这一系列会议的见证者,叶祝弟主编对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叶主编先是指出,通过梳理近20年来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对于21世纪以来的上海文学研究而言,2002年是一个别开生面的年份。接着,在总结前辈学人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基础之上,他进一步提出当下青年学人推进城市文学研究所面s临的困境与挑战。叶主编表示,科研部门搭台,高质量的研究群体加有眼光的编辑,相互鼎立,形成学术共同体、思想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是研究不断推陈出新的重要保证。而作为青年学人,面对城市日新月异,城市文学研究却越来越碎片化、模式化和潮流化的困境,或应追问究竟如何抵达城市文学研究的意识深度,探求城市文学研究的灵魂。
开幕式之后,在华东师范大学毛尖教授的主持之下,来自复旦大学的陈建华教授、北京大学的李道新教授、韩国国立木浦大学的林春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罗岗教授和香港树仁大学的何其亮教授依次发表主旨演讲。
陈建华教授发表题为《夭折的传统——<阎瑞生>与新文化、城市与写实主义》的演讲,围绕中国首部长故事片《阎瑞生》,结合当时报刊上的广告、剧照,就影片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以及所呈现的城市景观与“逼真”观念展开深入的解读。陈教授指出,《阎瑞生》及其背后的早期电影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更具现代观念。实景实地的拍摄方式以及城市景观的再现则彰显出电影的“逼真”观念,其中城市的全景镜像含有对物自体的兴趣,具有“吸引力电影”特色,而“逼真”代表一种“眼见为实”的观念,对其意识形态的知识考古可追溯到晚清以来对世界的科学、实证的认知方式。
李道新教授的演讲题目是《都市影像的同质化与中国英雄的缺席》。他从卡西尔《神话思维》当中的英雄命题,以及齐泽克《真实眼泪之可怖:基耶洛夫斯基的电影》当中关于“最后一分钟营救”的话题切入,在立足于中国电影史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电影创作现状,就中国当代电影中都市影像的同质化与英雄的缺席这两方面的问题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分析。在李教授看来,当代都市以其差异性和不确定性回应并且呼唤着早就席卷全球的“超级英雄电影”,正如好莱坞的超级英雄们都以其超人一般的全知视野和全能动力跟都市共生,但在中国电影中都市与英雄却是相互排斥的。他认为,面向未来的文化技术所孕育的、一种都市气质的中国英雄,在中国电影里还没有真正的铺展开来。
林春城教授发表题为《文学人类学的可能性与上海民族志——以<海上花列传><子夜><长恨歌>为个案》的演讲,从“上海文学和文学上海”、“民族志书写与虚构化”、“文学人类学和上海民族志”三个方面展开,通过文本分析考察上海民族志。林教授的研究借鉴文学人类学的方法,尝试将通常被认为是虚构的小说文本设定为民族志文本。林教授认为,正如民族志的书写带有文学性质,文学 研究也可以借用民族志的概念,例如将传记视为生涯史,小说家视为调查当地的民族志学者,小说文本视为民族志,作品人物设定为信息提供者。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文本和作家都能视为民族志和民族志学者,最重要的是参与观察的观察者视角。
罗岗教授发表题为《走(不)出“摩登叙事”:近年来上海城市文学与文化研究之省思》的演讲。罗教授认为,《上海摩登》其实内含更多关于上海研究的活力与潜力,应在更开阔的视野下去理解“摩登叙事”。他将既有相关研究分为三种路向,即“摩登深化”、“摩登革命”和“摩登犹在”,从中可以看到如今的上海文化与文学研究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走出狭义的“摩登叙事”。罗教授指出,对于今天的上海,应将之置于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加以把握,由此进一步探索“中国式现代”与“上海文化”之间的动态复杂的关系。
何其亮教授发表题为Cinema,colonialism ,and contact zone: the movie theater and city governance in early-twentieth-century Shanghai的演讲,围绕二十世纪初上海电影院的兴起及其建筑、管理,深入探讨电影与城市的关系。在电影研究从文本的电影转向社会史的电影这一背景之下,电影被视为是社会变迁的重要部分,电影史也将放映、观影史纳入其中。何教授指出,观影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行为,具有其文化特殊性,观影习惯的形成可视作一个规训的过程,而电影院在上海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原先种族隔绝的状态,使其成为中国文明和非西方文明的接触地带。
10月30日下午至10月31日上午,与会学者分别围绕“城市文艺及其流变”,“情感分析与城市经验”,“性别、空间与城市叙事”,“上海影像与电影文化”和“跨媒介的都市叙事”,这五个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
第一组的讨论主题为“城市文艺及其流变”,由叶祝弟编审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王秀涛教授发表题为《重建城市文艺》的报告,探讨1950年代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出版的文学作品的处理运动,指出运动意在重建城市文艺的格局和秩序,确立城市文艺发展的革命方向。上海交通大学王宇平副教授的报告题为《从上海狐步舞到香港曼波:歌舞女郎翻转“新感觉”》,探讨新感觉派的都市经验、文学资源与美学呈现如何流转至1950-1960年代的香港文学与电影中。中山大学林峥副教授则以《珠三角城中村:未完成的现代性》为题,通过相关题材的文艺作品考察珠三角城中村所象征的一种“未完成的现代性”。
华东师范大学倪文尖副教授对以上三篇论文作出评议,认为它们或以扎实的史料见长,或以鲜明的问题意识见长,或以二者结合见长,但对史料的处理、文本的解读仍应注意研究对象所处语境的复杂性。
第二组的讨论主题为“情感分析与城市经验”,由《探索与争鸣》的屠毅力编辑主持。首先,山东大学赵坤副教授发表题为《情感记忆的“片断”历史——作为回忆性文本的<商市街>及其表意功能》的报告,她将《商市街》视作为回忆性文本,通过分析其中的抒情表意方式与表意功能,考察叙述主体和经验主体之间的关系。南开大学讲师陈琰娇的题目是《<乐队的夏天>与情感客体化:音乐综艺的“情感现场”主义》,文章以《乐队的夏天》为例,提出音乐综艺创造了新的音乐场景——“情感现场”,而情感现场正在改变流行音乐的情感结构。嘉兴学院周敏副教授的报告以《网络小说“爽感”模式反思——以“都市文”为中心》为题,主要通过“都市文”探讨“爽感”及其背后对都市的想象,并尝试反思近些年一味追求“爽文”写作所出现的一些“症候”。
华东师范大学张春田副教授和黄锐杰博士对本组发言作出评议。张春田认为从文化记忆的视角切入,为理解《商市街》打开了新的面向,但可能萧红对城市的敞开度是有限的;对于文化研究,应予以批判性的分析。黄锐杰指出在对都市爽文进行类型化分析之后,可以进一步追问都市文反类型叙事背后的深层原因。
第三组的讨论主题为“性别、空间与城市叙事”,由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讲师刘欣玥主持。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博士后李星辰的报告以《上海石库门:夏衍剧作中典型空间的形态与功能—兼谈夏衍的空间意识》为题,考察夏衍剧作中的石库门空间所具有的结构、叙事与表意功能,以及这一空间所承载的城市体验与想象。中南大学助理研究员姜瑀的报告题目是《当代青年女性创作的城市情感关系叙事》为题,文章以当下青年女作家的城市书写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其中的女性友谊、亲密关系和母女关系以揭示新一代城市女性的生存状态。厦门大学讲师景欣悦则是以《返回乡村与失效的城市幻象——试论铁凝小说的城乡叙事》为题,通过对铁凝城乡小说的文本细读,提出其相关创作旨在呈现城市化语境下中国人的心灵悸荡与文化选择。
华东师范大学讲师黄锐杰、南开大学刘堃副教授对本组发言作出评议。黄锐杰建议联系夏衍的党组织工作经验深入挖掘其笔下的石库门叙事,而刘堃指出可结合当代青年的城市经验,尝试与文本中的经验进行对话。
第四组的讨论主题是“上海影像与电影文化”,由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赵宜副教授主持。辽宁师范大学庄君教授的报告题目是《身份漂浮与故乡离散—李香兰<我的夜莺>的战时密语》,通过分析李香兰主演的歌唱音乐片《我的夜莺》,探求影片内外的身份谜团、战局迷雾与1940年代二战末期的时代症候。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郑炀副教授发表题为《“灰色”“红色之外”与“荧光色”:上海城市银幕空间呈现的历史与未来》的报告,他将百年中国电影中所呈现的上海城市银幕形象概括为 “灰色”、“红色之外”以及“荧光色”的上海城市银幕空间色彩谱系,进而分析上海银幕形象内外的文化意涵及其生成的文化机制。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张隽隽副教授以《“上海”作为观念:1930—40年代好莱坞电影中的上海意象及其修辞》为题,通过考察1930—40年代若干在片名中带有“上海”的好莱坞电影,探讨作为一种观念的“上海”所内涵的多种意义。上海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杜梁的题目是《新世纪国产都市题材电影的色彩景观建构》,通过聚焦新世纪国产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色彩景观探析背后的情感倾向、象征性意义和现实性意义。
日本关西大学菅原庆乃教授、上海大学黄望莉教授分别对以上四篇论文进行评议。菅原教授为报告人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黄教授则表示应注意理论问题和历史语境的复杂性,加强研究的批判性。
第五组的讨主题是“跨媒介的都市叙事”,由《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学报》陈吉副编审主持。纽约州立大学珀契斯分校助理教授张泠的报告题目是When the Left Eye Meets the Right Ear: Cinematic Fantasia and Comic Soundscape in City Scenes(1935) and 1930s Chinese music,她以1930年代袁牧之导演的《都市风光》为例,通过分析其中声音的技术、技巧与运用探讨电影所呈现出的带有半殖民色彩的声音美学特征及跨文化关联。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朱军副教授发表题为《问题与实事:当代中国街头影像亚文化》的报告,考察1990年代的都市影像亚文化如何以“面向实事本身”的方式呈现当时的文化景观,成为当代人独特的文化表达和生命叙说方式。北京师范大学讲师李宁以《新时期我国电影中的“乡下人进城”叙事》为题,分析新时期中国电影中的“乡下人进城”叙事,进而探求其所蕴含的城市体验及其背后的城乡关系变化。
最后,复旦大学康凌副研究员、河海大学陈家洋副教授对该组报告进行评议。康凌强调应警惕技术决定论,注重将感官经验历史化,而陈家洋提醒研究者注意媒介背后创作者的立场和姿态。
10月31日中午,研讨会进入闭幕式环节。闭幕式由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王贺副教授主持,朱军副教授和何明敏副教授作会议总结。回顾31日上午的两组发言,朱军认为,从纵向的时间线来看,研究对象从民国延伸至新世纪的国产电影;在横向的研究视点上来看,又有关于色彩、意象、声音的多样化讨论,可以看到,无论是在资料方面或是研究方法上均体现出新的探索。何明敏对30日的会议内容做了整体上的梳理,并总结从中获得的启发:一、城市文艺与城市相互共生,而对城市现代性问题的探讨,始终应植根于城市自身的地域和历史文化;二、随着城市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人的情感结构、情感观念都在发生改变,而媒介和文化工业一直在提升我们的感官体验阈值,需引起警惕和反思;三、不同的空间承载不同的文化,对于城市空间的关注,最终要回到置身于空间中的人,探求人与空间的关系。总体而言,从主旨演讲到小组讨论,不同学科的老师依托于各自的研究专长,为与会者呈现出一种跨学科的、多样化的城市研究,为学术研究注入了更多的人文感与生命力。
“20世纪中国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文化”研讨会暨首届“都市文化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四场专题会议至此顺利落幕。作为这一系列研讨会的最后一场会议,这场会议的顺利落幕标志着首届“都市文化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完成。
(供稿:人文学院 摄影:李静娴、虞涛 作者:周濛薇、徐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