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大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评弹研究室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九场“评弹与江南社会”系列讲座。3月22日,在唐力行教授主持下,第二十场讲座如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的主讲嘉宾是著名弹词表演艺术家邢晏芝老师,她报告的题目为《评弹教育和评弹教学》。聆听报告的除了该研究室全体师生外,还有彭本乐、周锡山、范林元等先生。
邢晏芝少年时代传承家学,跟随她的父亲——“开篇大王”邢瑞庭先生习艺,也钻研过祁莲芳、杨振雄等名家的艺术。在多年的演艺生涯中,邢晏芝与其兄长邢晏春先生长期合作,弹唱《杨乃武与小白菜》、《贩马记》等长篇书目。八十年代以来,邢晏芝先后应邀赴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和交流,在海内外广大观众中享有盛誉,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评弹)代表性传承人。邢晏芝曾长期担任苏州评弹学校的领导工作,对评弹教育和评弹教学有着切身体会。
报告中,邢晏芝回顾了自己从事评弹事业的经历。由于是评弹世家出身,在常年与父母跑码头的潜移默化下,邢晏芝自幼就深受父亲的影响而酷爱评弹,立志要以评弹为自己的职业和事业。1964年,邢晏芝与兄长加入常州市评弹团,参加了《三个母亲》、《红楼夜审》等数十部长、中、短篇的演出,尤其是兄妹档对《杨乃武与小白菜》的传承和发展,使其迅速蜚声书坛,到处走红。然而,“邢双档”在常州团时同样有着不为人知的“甜酸苦辣”,尤其是“文革”中被打为“反动学术小权威”,更是饱尝艰辛。邢晏芝认为,“邢双档”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在于他们很好地继承了优秀传统,不断揣摩长篇真谛,注重碾碎重建、开拓创新,还有在演出中重视声腔的变化。
报告的第二部分重点邢晏芝讲了对评校的认识,以及在评校工作的所作所为。建立于1962年的苏州评弹学校,“文革”中被迫停办。八十年代,在陈云同志的关切下重又复校。在整个文艺(评弹)市场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苏州评弹学校也出现了繁盛的局面:拥有一大批非常有造诣的艺术家授学,如丁雪君、王月香、吴君玉等;从各地定向招生来的生源素质好,定向分配,可以为学生转户口,并颁发中专文凭,因此没有生源和就业压力。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形势的变化,评弹学校的吸引力没有了(如不能解决户口、不能定向分配工作),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甚至于有随时停办的危险。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邢晏芝走上评校领导岗位。面对各种困难,邢晏芝不甘沉沦和停滞不前,而是主动出击、应付困难。不懂教育,邢晏芝就去南京向教育专家,尤其是向艺术类教育专家请教基础教学理论知识;为了扩大教学规模,以数量促质量,邢晏芝组织全体教师前往苏州各中学招生;课程设置方面,邢晏芝提议用形体舞蹈课取代体育课,增设钢琴、舞蹈、普通话等选修课程,以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评弹教材上,采用科学的发声方法,简化教材内容,做到由浅入深,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设立“实验演出团”,提高学生自主性;在教师管理上,邢晏芝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编写教案,确保教育规范化。在邢晏芝的努力下,评校获得较大发展,培养了许多人才,学生就业率也很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工作职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这种社会需求,邢晏芝着手将评校改办为五年一贯制的大专学校,并已连续七年举办传承班,让学生切实打好传承优秀长篇的基础。
邢晏芝的讲座深入浅出,有理论、有事例,让大家看到了她在评弹艺术道路上探索的足迹。唐力行教授在总结时强调,评弹学校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它的每一次、每一点的变化,本身也可以窥探出评弹和整个社会的大变化,通过邢晏芝的讲座,让我们更加清晰了这一点。报告结束后,邢晏芝就长篇与中篇的关系问题与大家进行了简短互动,并合影留念。
(供稿:人文与传播学院 作者:赵倩)
邢晏芝少年时代传承家学,跟随她的父亲——“开篇大王”邢瑞庭先生习艺,也钻研过祁莲芳、杨振雄等名家的艺术。在多年的演艺生涯中,邢晏芝与其兄长邢晏春先生长期合作,弹唱《杨乃武与小白菜》、《贩马记》等长篇书目。八十年代以来,邢晏芝先后应邀赴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和交流,在海内外广大观众中享有盛誉,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评弹)代表性传承人。邢晏芝曾长期担任苏州评弹学校的领导工作,对评弹教育和评弹教学有着切身体会。
报告中,邢晏芝回顾了自己从事评弹事业的经历。由于是评弹世家出身,在常年与父母跑码头的潜移默化下,邢晏芝自幼就深受父亲的影响而酷爱评弹,立志要以评弹为自己的职业和事业。1964年,邢晏芝与兄长加入常州市评弹团,参加了《三个母亲》、《红楼夜审》等数十部长、中、短篇的演出,尤其是兄妹档对《杨乃武与小白菜》的传承和发展,使其迅速蜚声书坛,到处走红。然而,“邢双档”在常州团时同样有着不为人知的“甜酸苦辣”,尤其是“文革”中被打为“反动学术小权威”,更是饱尝艰辛。邢晏芝认为,“邢双档”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在于他们很好地继承了优秀传统,不断揣摩长篇真谛,注重碾碎重建、开拓创新,还有在演出中重视声腔的变化。
报告的第二部分重点邢晏芝讲了对评校的认识,以及在评校工作的所作所为。建立于1962年的苏州评弹学校,“文革”中被迫停办。八十年代,在陈云同志的关切下重又复校。在整个文艺(评弹)市场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苏州评弹学校也出现了繁盛的局面:拥有一大批非常有造诣的艺术家授学,如丁雪君、王月香、吴君玉等;从各地定向招生来的生源素质好,定向分配,可以为学生转户口,并颁发中专文凭,因此没有生源和就业压力。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形势的变化,评弹学校的吸引力没有了(如不能解决户口、不能定向分配工作),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甚至于有随时停办的危险。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邢晏芝走上评校领导岗位。面对各种困难,邢晏芝不甘沉沦和停滞不前,而是主动出击、应付困难。不懂教育,邢晏芝就去南京向教育专家,尤其是向艺术类教育专家请教基础教学理论知识;为了扩大教学规模,以数量促质量,邢晏芝组织全体教师前往苏州各中学招生;课程设置方面,邢晏芝提议用形体舞蹈课取代体育课,增设钢琴、舞蹈、普通话等选修课程,以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评弹教材上,采用科学的发声方法,简化教材内容,做到由浅入深,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设立“实验演出团”,提高学生自主性;在教师管理上,邢晏芝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编写教案,确保教育规范化。在邢晏芝的努力下,评校获得较大发展,培养了许多人才,学生就业率也很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工作职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这种社会需求,邢晏芝着手将评校改办为五年一贯制的大专学校,并已连续七年举办传承班,让学生切实打好传承优秀长篇的基础。
邢晏芝的讲座深入浅出,有理论、有事例,让大家看到了她在评弹艺术道路上探索的足迹。唐力行教授在总结时强调,评弹学校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它的每一次、每一点的变化,本身也可以窥探出评弹和整个社会的大变化,通过邢晏芝的讲座,让我们更加清晰了这一点。报告结束后,邢晏芝就长篇与中篇的关系问题与大家进行了简短互动,并合影留念。
(供稿:人文与传播学院 作者: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