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哲社重大项目《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免于鉴定顺利结项

发布者:新闻中心作者:发布时间:2019-09-16浏览次数:837

由朱恒夫教授任首席专家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14ZD077),其最终成果为《中国傩戏剧本集成(1-33卷)》及理论著作《中国傩戏发展史及艺术形态研究》、《傩文化与东亚传统戏剧比较研究》,共计1750万字。免于鉴定的申请近日获批,从而顺利结项。

朱恒夫教授的团队自2014年承担了该项目之后,克服了重重的困难,心无旁骛,夜以继日,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事中国傩戏剧本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由于成绩突出,研究工作量较大,在2016年中期评估中,获得滚动资金资助。

《中国傩戏剧本集成》将原珍藏在偏僻山区、乡村的巫师们手中的傩戏写本整理面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库藏增添了新的珍品。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黔、滇、川、渝、鄂、湘、赣、浙、皖、苏、晋、甘、藏以及东北等地诸傩戏种类的全貌,并严格地按照学术规范对傩戏文献进行整理。

《中国傩戏发展史及艺术形态研究》清晰地勾勒了从周到当代的傩与傩戏发展历程:至迟在商周时代,中国许多城乡就有了“傩”这种融祭祀、祈祷为一体的祀神驱鬼的形式,其目的是消除疠疫,并纳入国家的礼制,按时举行。从汉至唐,无论是规制还是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变化与社会背景有关,在政权稳固、经济富庶、国力强盛之时,行傩活动会规模宏大,仪程繁富,反之,则规模较小,仪程简单。北朝时,行傩与军队的练武、阅兵结合在一起,这当是“军傩”之肇始。自宋以来,傩之礼不见于正史,而与民间文艺高度结合,或接受了戏曲的影响,仪式性的戏剧与艺术性的戏剧构成了傩事的主要内容。

《傩文化与东亚传统戏剧比较研究》探索了中国傩、傩文化、傩戏对东亚民族主要是日韩两国传统戏剧的深刻影响。揭示其“影响”的原发力在于日韩民族对中华文化的钦佩、膜拜进而孜孜以求地钻研、如饥似渴地吸纳,再逐渐地把它们融化到本民族原有的文化之中,随着时间推移,化为无形,成为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韩国演变为数个种类的假面戏,而在日本,傩的某些成分与其它艺术成分融会贯通而演变为“能”;同时傩、傩文化以及附着在傩上的其它文化因素也被程度不同地吸纳到日本的神乐等民俗艺能之中。  

课题组经过近五年时间的奋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阶段性成果出版后获得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一等奖等多种奖项,并为国内外1000多家图书馆收藏;同时,课题的成果也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报》等主要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供稿、摄影:社科处   作者:江家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