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的前提是教师必须自尊。人们之所以尊师,源于对“知识”的崇拜和对“道德”的敬仰。教师职业的尊严,又源于各行各业中只有教师是承担着“启迪心智、传承文明”神圣使命的行业。教师不仅应该是有学问的人,是传授文化的使者,更应该是一个由恪守“诚、信”职业道德的人组成的从业群体。古今中外,在世人眼里,教师是人类文明身体力行的模范。教育是传承文明、启迪蒙昧、开创国家民族未来的千秋大业,所以教师的素质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前途,尊师首先就得想方设法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尊师,从小的方面来讲是尊敬具体的教师个人,而一个人若想受人尊重就首先必须自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身为教师,如果能对自己做到学而不厌,对学生做到诲人不倦,便堪称学生的“良师益友”,怎会得不到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的爱戴与尊重?身为教师,自觉远离世间不良风气,堂堂正正地做人,这便是自尊。教师个人自律与行业自律是维护教师尊严的基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人格魅力才是教师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尊严的源泉。显然,教师自尊是尊师的前提。
尊师的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教学环境。学校是教师工作的圣地,是教师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个人事业目标的舞台。从教师的立场出发,尊师,最重要的就是信任、理解与支持教师的劳动;尊师,就应该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空间;尊师,就要教育和帮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而不可使之沦为扼杀学生天性的教书匠人。这就要求每一位学校领导面对自己“手下”的教师当朋友不当老板。学校的管理者只有当好称职的教师,才可能了解教师、体贴教师、爱护教师、帮助教师。校长首先应该是尊师的模范。
学校是研究学问、产生思想、发展知识的地方;是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地方;是学生学习人类文明、并经受教训和考验并逐步成才的地方;是教师展现个人才华、实现个人抱负的地方。学校的一切行政、后勤机构的工作都应该配合教学开展,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服务,不可凌驾于教学之上或游弋于教学之外。学校除了要监督、检查、指导、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外,更应该支持和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学校应该是最能体现尊师精神之所在。
尊师的根本是从法律上确保教师公正的社会地位。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个职业阶层曾在一段历史时期不被重视。“文革”之后,我国有了“教师节”,教师不仅有了显赫的政治荣誉,而且福利待遇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教师队伍的急剧壮大,加之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教师队伍中的许多不正之风慢慢滋生,致使社会其他阶层对教师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
尊师,从根本上讲在于尊重教师的社会贡献和劳动价值,所以须从法律上确立教师与社会其他劳动阶层相同的社会地位、平等的人格尊严。这样,尊师的行为才不致沦为“潮流”,才能折射出当代社会对历史、对文明、对未来、对全人类的负责精神。
教师的劳动既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也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制约,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监督。全社会尊师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教师节前后领导给教师“大慰问”、商家给教师“大减价”、舆论给教师“大合唱”所能体现的。尊师就要关心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就要通过法律、新闻传媒等有效手段营造良好的尊师氛围,在引领社会尊师风气的同时,监督、帮助教师队伍进步,纠正校园内外的不正之风,让校园真正成为一片净土,让教师思想和行为能当之无愧地——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与爱戴。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7日)